活動時間:2008年9月5日~9月14日晚6:00-9:30
?
“中秋”一詞,最早見于《周禮》。根據(jù)我國古代歷法,農(nóng)歷八月十五日,在一年秋季的八月中旬,故稱“中秋”。一年有四季,每季又分孟、仲、季三部分,三秋中第二月叫仲秋,故中秋也稱為“仲秋”。
錦里中秋活動內(nèi)容:
1、嬉月招親
中秋月下,正是少年男女們踏歌覓偶的最好時光,因而又是追求愛情的節(jié)日。少女扮作“嫦娥”在臺上見到意中人便將一些繡著不同花色的手帕向臺下拋去,如未婚小伙子在交還手帕?xí)r,若受“嫦娥”喜歡,則可以戒指相贈。此后,雙方可以交友往來,情投者便喜結(jié)良緣。
2、沐月同心
相傳古時候,中秋晚上,月宮里的仙女要降臨下界,她們把甘露灑遍人間。因此,人們這一夜可以用灑有甘露的水洗手,表示要象水清和月亮一樣,心地純潔明亮,永結(jié)白頭之好。
3、拜月祈子
舊時中秋,設(shè)大香案,擺上月餅、西瓜、蘋果、紅棗、李子等祭品,其中月餅和西瓜是絕對不能少的。祭拜時因月屬陰屬女性神,所以是女先男后;有的地方則有“男不拜月,女不祭灶”的習(xí)俗。而兒童則會在這個節(jié)日里祭拜兔兒爺了。凡家中有成年男女而無意中人者,便于中秋夜晚三更時,在月下焚香燃燭,乞求月老為其撮合。而久婚不孕或希望早生貴子的,也可在月光下誠心祭拜。
4、邀月品桂
“問訊吳剛何所有,吳剛捧出桂花酒”。品一杯桂花酒,吟一遍《水調(diào)歌頭》。人們把酒問月,慶賀美好的生活,或祝遠方的親人健康快樂。
5、食月
中秋節(jié)這一天人們都要吃月餅以示“團圓”。月餅,又叫胡餅、宮餅、月團、豐收餅、團圓餅等,是古代中秋祭拜月神的供品。據(jù)史料記載,早在三千年前的殷周時代,民間就已有為紀(jì)念太師聞仲的“邊薄心厚太師餅”。
在您試品我們美食的時候,也請將您節(jié)日的福氣帶給深受“公益錦里基金”關(guān)懷的孩子們。感謝您的善舉!
6、兔兒爺
舊時中秋節(jié)爺爺們的愛寵,今天也讓我們的孩子和家長一起來玩一下。
7、賣月光
賣月光是中秋傳統(tǒng)祭祀祈福的一種活動,實際上就是賣月光紙,這種紙上部畫有月光菩薩像,下部繪玉兔搗藥及月宮圖案,到了清代改稱“月光馬兒”。其形式就象年畫一樣。從清麗少女手中買一張“月光紙”,隨便帶走一份錦里的祝福。
8、《霓裳羽衣曲》?9月12日—14日?
傳說唐開元年間,中秋之夜,方士羅公遠邀玄宗游月宮,擲手杖于空中,即化為銀色大橋。過大橋,行數(shù)十里,到達一大城闕,橫匾上有“廣寒清虛之府”幾個大字,羅公遠對玄宗說:“此乃月宮也”,見仙女?dāng)?shù)百,素衣飄然,婀娜多姿,隨音樂翩翩舞于廣庭中。玄宗看得如癡如醉,默記仙女優(yōu)美舞曲,回到人間后,即命伶官依其聲調(diào)整理出一首優(yōu)美動聽的曲子,然后配上模仿月宮仙女舞姿的舞蹈,這就是聞名后世的《霓裳羽衣曲》,成為千古佳話,月宮從此也有“廣寒宮”之稱。
《中秋賞月詩歌會》9月14日夜7:00
錦里小學(xué)的小朋友將為你帶來一臺充滿童真的中秋詩會,泱泱傳統(tǒng)將在他們這一代繼續(xù)傳承下去。
活動地點:錦里古街